吳哥外圍建築 (塔凱歐寺、塔瑪儂遺址)
◎ 點選「這裡」回到目錄 ◎
文章索引
塔凱歐寺 (Ta Keo)
興建年代:西元 985 年
塔凱歐寺共三階,塔高有 22 公尺,階梯坡度達 55 度,是吳哥第一座全砂岩的寺廟。塔凱歐寺是一間未完成的寺廟,東側樓梯底因為有神牛南迪雕像,所以被推測供奉的主神應為溼婆神。在網路上所找到沒有建完成的說法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塔凱歐寺在建造後國王駕崩,繼任國王不願意續建,因此延宕;一種是在建造的過程,塔頂曾遭雷擊,這個被視為不詳之兆,所以不再續建。
塔凱歐寺在吳哥建築的考古中具有代表性的意義,這是所以吳哥的建築,之前的考古一直無法斷定吳哥建築上唯美精緻的雕刻究竟是先將石塊雕刻完在堆疊上去,還是堆疊上去後再雕刻。塔凱歐寺則提供了一個先建後雕的有力證明。
話說到這,塔凱歐寺是第一個讓我腳底發軟的高塔,除了它高達 55 的斜坡之外,每階石階之間參差露出的差距有時連一個側向的腳掌都不到,要這樣攀爬 22 公尺的高塔,簡直又是要了我這有懼高症的人的命,但好歹我還是成功登頂,只是速度慢了「一些」。
▲ 三層的塔凱歐寺
▲ 由牆面可以看出塔凱歐寺的城牆建材不一致,有可能是單純建材的考量,也有可能是後來續建時採用的當代主要建材不同。
▲ 門楣上的古梵文
▲ 別小看照片,真正去爬的時候可更陡!
▲ 我上下塔的速度「快」到全團都已經在下面等我等了好一陣子了,而我呢?還在「深呼吸」!我們這一團老師、校長、教務主任居多,可是我搞不太懂,為什麼每個人不分男女老幼,爬這塔都跟吃飯一樣的輕鬆。我在網路上找了半天,也是看到一堆人爬到手軟腳軟,甚至有的團頂多一兩位攻頂成功。我高度懷疑這群人只是掛著教職之名,平日都在馬戲團裡當空中飛人,行特技之實
有沒有發現,我塔凱歐寺的照片非常少?我想你猜對了,原因就是因為上去後「皮皮簇」個沒停,雙手除了扶著巨石及石階外,真的是很難翻開背包、拿出相機,因為這拿相機的動作這太~~耗時了!在登塔之前,導遊還說到日前有台灣遊客在此墜塔重傷,看官們您說看看,我怎麼能把我剩下的寶貴雙手及雙膝離開這親愛的石階上呢,對吧。
塔瑪儂遺址 (Thommanom)
興建年代:約西元 1112~1151 年
塔瑪儂遺址約於十一世紀末所興建,供奉的是毘濕奴神。
▲ 雕工十分的精細,注意看石雕中仙女的手臂下方是摟空的,這是來到塔瑪儂遺跡,一定會參觀的石雕部分。
◎ 點選「這裡」回到目錄 ◎
Angkor 女皇宮(班蒂斯蕾古剎)
女皇宮【班特絲蕾廟(Banateay Srei)】,建於公元九六七年。該廟素有「女王廟」之稱,又叫作「女王宮」或「女人的城堡」,乃因寺廟中央主體建築的浮雕,都刻有天界舞女「阿帕莎喇(Apsara)」。由Rajendravarman II 與Jayavarman V 兩位國王所蓋,供奉濕婆神,距離吳哥窟約二十五公里,是整個吳哥遺址路程最遠的景點,在1900年才被發現。這是吳哥皇城裡雕刻最精采的建築,被喻為「東方蒙羅麗莎」,又有「吳哥藝術之鑽」的美譽。而整座宮殿非常明顯的其他吳哥古蹟不同,一進入就會被深深吸引
那看來我們的導遊比較心狠手辣
ㄜ~還好我們的導遊沒特別"提醒"
不然我可能會嚇死 =.=
哈,我都不記得我看到了些什麼
只記得我一直在發抖罷了~
而且在爬上去前
導遊還一直無意的告訴我們前一陣子才有亞洲遊客在此摔落身亡什麼的
真是毛~~~~~
我老公沒去啊
就我跟我媽和我阿姨三個女人
我媽身體不好,我的腳嚴重水腫(甲狀腺問題)加上身上還背著大相機包
所以只有我阿姨一個人爬
真的,我爬了唯一一個塔的時候就體悟到爬塔容易下塔難這事了
下塔我根本就快嚇死了,所以早早就先慢慢嚕下來…
哈哈哈,別嘆息,至少你看到了美景呢^^
呵,你老公沒有硬拉你上去唷
唉…我也是邊爬邊發抖
我就是全團最怕高的
每次看到要爬塔就掙扎
爬也不是,不爬也不是
而且我發現
爬塔容易下塔難
每次都要走到塔邊才能看到下塔的路的恐懼
唉~~~一聲聲長嘆~~
凱塔歐寺你還有爬,我則是一開始就直接放棄了 =.=
因為我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