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外圍建築 (東美朋寺、班蒂喀黛、皇家浴池、荳蔻寺、變身塔)

東美朋寺、班蒂喀黛、皇家浴池、荳蔻寺、變身塔

 

facebook  sya 的旅遊部落格 | Facebook

IG  sya(@sya_tour)| Instagram

 

◎ 點選「這裡」回到目錄 ◎

 

.

東美朋寺 (East Mebon)

回到目錄清單↑

東美朋寺

興建年代:西元 952 年

一般吳哥的建築,人工湖在完工後都會在湖中央建廟謝神,東美朋寺是東巴萊湖中央的島廟。除此之外,東美朋寺所在的位置更證明吳哥建築工藝的精密準確,其南北中軸線與其正南方的變身塔絲毫不差的重疊,而東西軸線也與吳哥城裡的空中宮殿重疊。

▲ 東美朋寺第一階的圍牆。建築使用了大量的「磚紅壤」,乾燥後表面會容易形成深孔。(感謝網友Master Yang的補充)

▲ 第一、二階的四個角落都有大像的石雕,但上圖這個石雕同樣有用水泥重新修補過

▲ 從最底下遠處來看,東美朋寺是三個塔,但其實爬上去後可以清楚的看到它是五座寶塔,典型相互對稱的塔山建築。

▲ 東美朋寺頂最高的寶塔

▲ 寺內供奉的神像,至於是哪一尊,我就分不出來了

▲ 上圖中右方門楣上的磚造建築看起來有點危險,但還好柬埔寨這個地方並不是位於地殼斷層帶上,因此沒有地震的發生。


 

 

班蒂喀黛 (Banteay Kdei)

回到目錄清單↑

班蒂喀黛

興建年代:西元 1181 年

班蒂喀黛原本是一間和尚廟,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它建造的年代一定是在加亞華爾曼七世的時候。整間寺廟的佔地狹長,通過最外圍的門樓(也就是上面這張封面照片),再經過狹長的引道後,就會抵達其中央塔廟。但塔廟中錯綜複雜的走道深邃,且部分建築建築尚稱完整。因此可以看到不少自助旅行的背包客,選擇在此屋簷下休憩。

▲ 最外圍門樓所供奉的佛像,其右側的神像上半身已被鋸掉盜走,只留下盤著的雙腿與其下方保護佛陀的蛇。

▲ 通過門樓後走向班蒂喀黛的正殿

▲ 為了防止古蹟崩塌,部分這裡的塔樓頂端石塊都被被繩索綁住 ▼

▲ 深邃的長廊 ▼


 

皇家浴池 (Sras Stang)

回到目錄清單↑

皇家浴池

興建年代:西元 1190~1210 年

你在家洗個澡需要多大的澡堂?如果沒超過個上百坪,那跟這篇比起來就真的遜掉了。從班蒂喀黛的東城門出來,順著直直走,很輕易的就可以看到一片很大的人工湖,湖邊有一個人工的平台,這就是「皇家浴池」。皇家浴池非常的大,長 700 公尺,寬 350 公尺。池中央同樣的建有島廟,只不過這要在低水位時才能看到遺跡。據說,國王會自湖邊泡水,遊至中間的島廟稍事休息後,再游回平台。

▲ 走出班蒂喀黛的東門後,就可以看到皇家浴池的平台 ▼

▲ 皇家浴池邊的平台上也有階梯可以慢慢步入湖中

▲ 浴池邊階梯以灰岩及紅砂岩堆疊成

▲ 寬闊的皇家浴池


 

荳蔻寺 (Prasat Kravan)

回到目錄清單↑

荳蔻寺

興建年代:西元 921 年

荳蔻寺的名稱來自於寺內一棵荳蔻樹。荳蔻寺這邊的浮雕方式屬於淺浮雕,與其他吳哥建築上刻痕較深的浮雕方式不同。

▲ 荳蔻寺最中央塔上的淺浮雕。


 

變身塔 (Pre Rup、又譯比粒寺)

回到目錄清單↑

變身塔

興建年代:西元 961 年

變身塔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遷都東巴萊湖(East Baray)時,所興建的國廟。會取名為變身塔,是因為學者推測這裡可能是先王火化遺體、清洗骨灰之處。

在抵達變身塔之前,導遊小羅說了個冷笑話,「各位貴賓,等會我們要去的下一個景點是變身塔,所謂變身塔就是你爬上去後會變喘,爬下來後會變累。」雖然變身塔的塔應該也有二、三十公尺高,但階梯石材突出的距離很大,應該有一個腳掌那麼長,因此爬起來較為容易,坡度也比較緩合一些,登頂不是太大的問題。

▲ 來到吳哥,你就是要做好不斷的走、不斷的爬的心理準備

▲ 傳說這裡可能就是火化遺體的地方

▲ 火化後,再將部分骨骼在上圖中央的位置以椰子水清洗,清洗過的水順著洞口流到下方的引道。因為這是清洗過國王的水,因此被視為聖水,所以引道的尾端沒有出口,水會聚積在此供人取用。

▲ 變身塔的塔頂

 


◎ 點選「這裡」回到目錄 ◎

 

sya
sya

SYA是個喜愛旅遊、喜歡拍照、喜歡找故事、喜歡整理照片、酷愛記錄生活的不認真上班族。只要有喜歡的目標,還是能有一晚台北墾丁的戰鬥力。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找到一個很有故事的景點,然後花個五六天就為了完成一篇文章。

文章: 1013